每一个睿智的灵魂
(资料图)
作者:毒哥&玉成
来源:毒鸡汤(ID:Du-JiTang)
01
高考刚过去不久,虽然成绩还没出来,但很多学生已经为报志愿而努力了。所以这段时间,网上有很多和报志愿相关的话题,今天要聊的事情也和这个有关。
事情起因是这样的,最近网红张雪峰在直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粉丝的提问,说孩子理科590分(有可能是估分),想报四川大学新闻系,问张雪峰觉得怎么样。
这里也先介绍一下张雪峰其人,他是一名考研老师,凭借对各高校和专业的精准分析而走红,也曾参加过很多求职类节目,是教育领域的网红人物,坊间口碑还不错。
所以那名家长的问题,对于他的直播间来说,应该算挺寻常。不寻常的是张雪峰的反应,他一听到“新闻系”,眼睛立马就瞪大了,还特意确认了一遍。
然后他是这样说的:
“拉住,别报新闻好吗?”
“你就是闭着眼睛随便报,都比报新闻强。”
“如果我是家长的话,孩子非要报新闻学,我一定会把他打晕,然后给他报个别的。”
“他可以把这个当作一种兴趣,但不要当成职业。”
虽说可能有考虑节目效果的成分,话说得稍微夸张一点,但从他的神态动作来看,应该是真心想给这位家长提建议,不想一个优秀的孩子入坑。
网友们对此也表示能理解,毕竟这几年传媒行业的拉垮有目共睹,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从职业理想的角度看,都不算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几十秒的小插曲,让另外一些人不高兴了,不久后,一名名叫张小强的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在社交平台发文,怒批张雪峰误人子弟。
他反驳的理由也有不少,首先他认为新闻专业能文能武,毕业生除了传统的媒体行业之外,还可以选择进互联网大厂或者考公务员。
然后他还以自己的学生为例子,说他手下前年、去年毕业的研究生,大多都找到了不错的单位,相当一部分是进了公务员系统。
还有一些比较范儿的理由,比如科研什么的,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,总之这位教授认为张雪峰哗众取宠,中伤新闻学专业,很不负责任。
张雪峰这边是怎么说的呢?
其实在那场直播之后,他也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,更详细地解释了自己劝退新闻学专业的原因。
他的理由就比较实在,就是从很直观的就业角度,绝大部分读新闻学的大学生,毕业后都找不到对口的工作。
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前,新闻传播曾经也是很好的专业,因为那个时候媒体兴盛,岗位需求大。
但现在呢,人人都是自媒体,“专业人士”的流量和粉丝数还不一定干得过业余的,因此他才说不建议年轻人选择新闻专业。
最后,他还点出了一个最关键的痛点:新闻专业的招生数,和社会对于新闻专业人士的需求量,完全不成正比。
不管是传统的媒体行业,还是那位大学教授说的互联网大厂、公务员岗位等等,对学历的要求都是挺高的,不是研究生也得是985、211,才勉强算是有竞争力。
但现实就是,大量二本、三本学校也设置了新闻专业,导致这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必定会成为炮灰,找不到对口的工作,只能分流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岗位上。
有一说一,两方的论据论证对比下来,我觉得张雪峰更有说服力。
我有一个在高中时非常优秀的同学,就是报的新闻专业,结果几年过去了,现在在朋友圈卖冬虫夏草。
也不是说卖虫草不好吧,但和新闻专业也差得太远了,学到的才华没有用武之地,那就是一种浪费。
看相关报道下的评论,网友的想法显然也和我一样,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姿态。
02
新闻系在这几年为什么不被看好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第一就是各路媒体给人的观感越来越差,就连正儿八经的官媒,也开始做“合法造谣”那一套,经常某个不知真假的事情在网上火了,媒体就跟风转发,然后集体翻车。
翻车多了,媒体的公信力也就越来越弱,给人一种这个行业含金量不高的感觉。倒是那些正儿八经有锋芒的媒体人,现在是越来越少见了。
第二就是很现实的就业问题,普通毕业生难找到对口的专业是一个,还有一个,就是哪怕找到了对口的专业,也不一定想留下来。
传统媒体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,很多有理想的新闻系学生,最初的想法都是在报社、电视台工作,但如今这些单位在新媒体的打击下,已经是自顾不暇了。
很多新闻系高材生进入传统媒体,披星戴月地工作,到月尾工资到手不到4000,久而久之,还是得跳槽。
所以这几年,新闻专业的就业数据虽然不算惨烈吧,但也说不上漂亮。
根据2019年麦可思研究发布的《就业蓝皮书》,新闻系本科毕业生大多从事平面设计、网络传媒、广告策划等工作,真正当记者的反而只是一小部分。
至于就业率,不同学校之间区别还挺大,说明单位对学校还是很挑的,如果不是985、211,哪怕是在疫情前就业率都不怎么好,疫情后更加是原形毕露。
一切都表明新闻学专业,已经缺乏了一个稳定的市场需求,虽然上文那名新闻学教授说得也对,学新闻不一定要当记者,其他很多行业也接受新闻系的毕业生。
但这种需求毕竟是有点虚的,说白了,新闻系的学生能做,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做,为什么就非要你新闻系不可呢?
从学生的角度来讲,那为什么就非得报新闻系不可呢,报个市场需求量更大、含金量更高的专业不香吗?
所以说,虽然报不报新闻学都有道理,但从现实角度出发,如果你没有强大的家庭背景做支撑,那还是稳妥一点好,没有必要在一个前景不明的专业里死磕。
这不仅仅是针对新闻专业,很多专业都是一样的道理,奉劝各位正在或者准备报志愿的小伙伴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。
03
其实每年到了这个时候,我们都会就天坑专业的问题,来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,就是怕有些人还不听劝,等到毕业的时候才追悔莫及。
所以今天借着这篇文章,再劝有需要的小伙伴一次。其实我是同意张雪峰的那句话的:“你可以把这当成兴趣,但不要当成职业。”
十几岁的青少年,肯定都有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,有时候我们想选择一个专业,可能就是单纯出于喜欢,总觉得自己在这个领域里能干出一番事业。
但过来人的经验就是,工作和兴趣,很多时候都不是一码事,能把两者合二为一的人才是凤毛麟角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我们不转变思维:既然你喜欢某个领域,那么即使你的正职不在这个领域,也能靠业余时间做出成绩来。
至于正职,还是留给那些能够帮你养家糊口,更好地实现财务自由的工作吧。
最后,还是得整理几个长期以来都被重点报道的的天坑专业,帮助大家避雷。
天坑之所以成为天坑,都是有原因的。
第一个重灾区,就是部分脱离实用性的文科专业,比如哲学、历史学。
这类天坑可谓从一而终,不管社会怎么变,找工作都不容易,本质就是因为学科和现实关系太过不密切了。除非家里有钱,可以让你随便浪,否则都不建议选这类专业。
第二个重灾区,就是虽然有现实意义,但市场需求量和招生数严重不匹配,导致就业困难的,也是以文科专业居多,比如英语、心理学、法学、公管、动画专业等等。
以心理学为例,心理健康固然很重要,现在也有越来越多人会找心理医生了。
然而整体的需求量还是不多,经常是一个几千人的学校,只有一个心理老师,一个好几十万人的城市,也没有几个专业持牌的心理医生,反而是心理学专业越开越多。
这就导致了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扎堆,然后又是灵活就业那一套。除非你个人能力特别优秀,有信心在剧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,否则同样不建议选。
第三个重灾区,轮到理科和工科,这类专业不是不好,就是(物理层面上的)工作环境很容易把人劝退。
比如前几年被吐槽的很多的生化环材专业,被年轻人嫌弃的一个原因就是容易受到化工污染,还有动物科学专业、土木工程等等,都是从字面上都让人感觉到辛苦的。
不是说吃苦不好,但吃了苦也不一定有高回报,就很难说的上好,然后这类专业普遍有体力要求,尤其对女性不太友好。
总体来说天坑专业就这么几类,当然还有一些我没提到的具体专业,需要大家理性甄别。
甄别的方式也很简单,别看专家教授怎么说,看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就够了,人会撒谎,数据不会。
最后,欢迎各位在留言区分享一下自己大学读的专业,以及后续的就业情况。
作者:毒哥&玉成
来源:毒鸡汤(ID:Du-JiTang)
别怪我毒舌,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。负能量也是鸡汤,只不过它更真实。
X 关闭
Copyright ? 2015-2018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
邮箱 : 5 516 538 @qq.com